新浪教育
中国校服百年变迁
一百年前,校服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一百年后,校服是社会争论的话题。
你的校服好看吗?
19世纪初,制式校服首次出现
1916年,北京培华女中校服
受日本式服装影响出现的款式
在当时也是女学生与女教师的时尚。

19世纪30年代:中式旗袍得宠
1927年广州的校园中的女大学生。时至今日,在香港、澳门的学校还能看到校服是沿用此种风格。

1940年的白色旗袍校服照
澳门培道中学女生在1940年拍摄的校服照
而这套校服,沿用至今。

男生校服:阴丹士林布长袍
当时的大学生,经常是上身穿长布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
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

20世纪中期,校服开始趋于开放
1948年,清华大学的大学生穿着校服参加体育活动。

50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58年以前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60、70年代“校服”消失了
1965年,“人民小学红色小民兵”合影,虽然没有校服,但是能够看出当年学生着装的风格特色。

80年代,校服重现。
80年代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校服出现在了国人面前。由于上个十年的审美口味余温未消,所以在校服在设计上参考了很多“军事元素”。
黄军装太土、迷彩服太杂、于是白衬衫和天蓝色裤子和背带裙的“海军服”校服成主流。

90年代,面口袋进入视线
90年代,统一穿着“面口袋”校服开始进入视线,成为很多80后的回忆。大家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校服那么大!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校服穿得这么好看
校服成了考验校花的最好工具。

21世纪后 校服开始百花齐放
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年代里,每个地区、甚至是每个学校都会选择不一样的校服,在沿海地区能看到西装和套裙,在内陆省市则能看到立领的夹克和短短的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