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司制度的前世今生
中国土司遗产近日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网友调侃:只知道有吐司,而不知道有土司。 来,和我们一起梳理中国土司文化,了解中国土司的前世今生。

土司遗址入列非遗名录
7月4日,湖南湘西永顺老司城等中国三处土司遗址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湖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喜讯传到国内,网友纷纷点赞的同时也在发问:从未听说过老司城,怎么就成非遗了?为什么是老司城?它在哪儿?它到底有多重要?
老司城在哪儿
老司城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
老司城是谁的都城
老司城属南宋时彭氏土司,彭氏土司政权始建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鼎盛时期辖20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止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历时818年,历经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
老司城曾经的盛况
历史上的老司城曾盛极一时,成为古溪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十分繁华。“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清代诗人彭施铎在《溪洲竹枝词》中描写的便是永顺土司摆手舞的盛况。
老司城规模几何
全盛时期,老司城分内罗城、外罗城,有纵横交错的八街十巷,人户稠密,市店兴隆,史书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的记载。
老司城遗址现状
老司城遗址分布有宫殿区、衙署区、居住区、墓葬区、宗教祭祀区等遗址区,遗址区内尚存祖师殿、皇经台、玉皇阁、古墓葬、古街道、古城墙、牌坊、铜钟、石马、若云书院等遗址,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老司城申遗之路
2001年06月
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06月
入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2年11月
遗址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5年07月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什么是土司
“土司制度”是针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崩溃于清代,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央王朝承认当地统治者对地区的世袭统治的制度。
据专家考证,元、明、清三代曾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先后设置了2500余家土司。本次申遗的“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三处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