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宴】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摄影:徐雅莲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唐模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始建于唐、孕育于宋、元、盛于明、清。历史上因经济活跃、民风淳朴,而被誉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唐模村的民间拓碑艺人许舒强传承了古代拓印技法,拓碑是南朝时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迄今已1400余年。拓本作为碑刻传承的载体,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承载了古代灿烂的书法艺术。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拓碑技艺”是我国民间一项传统手工技艺,随着时代发展,技艺逐渐失传,如今这种完全依靠手工操作的传统印刷技术,在全国已经颇为少见。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在徽州唐模古村有着徽州碑贴拓印第一人之称的许舒强老人从事碑帖拓印20余年,老人演示拓碑技艺,首先拓碑前必须先用刷子清洁碑面,将碑上灰尘土垢洗刷干净,以免玷污拓本。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再往石碑上整齐铺好生宣纸,生宣纸要提前一天泡好。泡纸不是直接将纸泡在水里,而是用湿毛巾包住宣纸,毛巾的湿度掌握十分重要,毛巾泡湿后,双手一挤,挤出多少、留下多少,拓了二十余年的许师傅已胸有成竹。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上纸后由上而下对其四角,之后用软毛刷由上而下由中而左右由内而外刷平,同时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切忌出现皱褶。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第二阶段是椎拓。用棕刷敲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纸入字口,碑上的文字慢慢显现出来。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约0.5公分左右即可,由上而下先纵或先横敲打皆可,等字全部均匀凹入即完成。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许师傅解释拓碑和天气关系紧密,一般阴雨天气不适合拓碑,如果非要拓碑必须用吹风机吹干,如果天气晴朗一般自然晾干最好。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第三阶段上墨。在上墨之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纸略呈泛白,方能上墨。过于干燥,碑、纸间容易渗入空气,造成送浮现象,字迹易位;太潮湿,墨渍易渗入碑文之中,拓本字迹模糊不清,失去传真的效果。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上墨时左右手各执一拓包,左手拓包沾墨汁,右手拓包均匀左手拓包的墨色,两拓包相互捶打,左手拓包引墨汁至右手拓包,使之墨色均匀。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第一次上墨时墨汁要干且浅,以后逐次加浓,上墨不宜太浓太潮,以七成干为佳。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拓纸七八成干时迅速用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使用拓包必须上下正打,渐次密集时时相连,连续地步轻不重地先纵后横或先横后纵地上色。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第四阶段取下拓片。取下拓本的最好时机是拓本八至九分干时最为恰当,因此时拓本较不易破损且易于取下,若尚湿即急于取下,则易破裂。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碑拓有“乌金拓”、“蝉翼拓”、“朱拓”等多种形式。许师傅用的是第一种乌金拓的手法。这三种拓法在宋时拓工极精,可谓沉静黝黑,锋棱毕露;用轻墨拓出来的拓本,清淡雅洁,毫发皆现,这种精工拓法,历来为后人拓墨皆效仿之。

影像安徽第154期:古法碑贴拓印传承人
为了保护古碑,景区如今将镜亭内的18方古碑用玻璃罩了起来。许师傅现在拓印的石碑都是按照古碑缩小仿制的新碑。对许老而言,碑拓既掺杂了他对书法的爱好,也是他对徽州文化的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