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师六祖慧能的故事
loading loading

别催我嘛,人家在努力载入呢...

0%
开始
向下滑动
向上滑动
 

禅宗祖师六祖慧能的故事

六祖慧能,俗姓刘,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大师春秋七十有六,二十四岁得传衣,三十九岁出家,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值此大师示寂日即将到来之际特别忆念之。

六祖慧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父亲名行瑫(tao),武德年间遭贬官,徙居到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慧能就出生在新州。

慧能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成人后,家境愈发贫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帮人做零活维持生计。

有一天,慧能上街卖柴,有位顾客买了他的柴,令他把柴送到旋店。在旋店的门口,有位客人在诵经,慧能听了,似有所悟,久久不肯离去。

他上前向客人打听读诵的是什么经。从客人的介绍中,他得知五祖弘忍禅师在蕲州黄梅冯茂山传法,并经常劝告道俗信众读诵《金刚经》。慧能听了,心中遂产生北上求法的念头。

慧能三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安葬了母亲之后北上求法。在韶州结识了德行之士刘志略,因为情投意和,结拜为兄弟。刘志略有个姑姑,是位比丘尼,名无尽藏,住在当地的山涧寺,经常读诵《涅盘经》。

有一次无尽藏比丘尼手捧经卷,向慧能请教一个字的读法和意义。慧能回答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无尽藏比丘尼说道:“字尚不识,曷能会义?”慧能回答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无尽藏比丘尼听了,非常惊异,知道慧能是个有道之人,心生敬意。

这样一来,慧能的名声很快传遍乡里。虽然当时慧能还没有出家,但是当地的信众都争相前来瞻礼和供养。并且在附近的宝林古寺旧址上,为慧能建了一座道场。慧能在这个地方一住就是三年。

有一天,慧能突然想起求法的事来,私知念言:“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于是第二天便离开了宝林寺,继续向北行进。

慧能自幼生活在岭南,目不识丁,生得瘦小,一幅山野樵夫的模样。所以五祖初见他的时候,便戏称他为“獦獠(ge lao)”。

五祖问:“你从哪儿来?”

慧能道:“从岭南来。”

五祖问:“你到这里想干什么

?” 慧能道:“不求别事,

只求作佛。” 五祖道:“你

这个獦獠,又是岭南人,你怎

么能够成佛呢?” 慧能道:

“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

没有南北之别。我这个獦獠,

形象上虽然与和尚不同,但佛

性又有什么差别?”

五祖听了,知道慧能根机很好,不是常人,本想继续跟他多交谈几句,但因为徒众都在左右,担心慧能日后会遭到众人的嫉妒和排斥,于是便把他打发到碓坊舂米。

舂米是一件苦差事。慧能生得矮小,体重不够,为了踏碓,他不得不在腰间拴上一块石头。就这样,慧能昼夜不停,勤勤恳恳地舂了八个月的米。

有一天,五祖把大众召集到一起,告诉大众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已经老了,当选一名接法人,各自根据自己的修行体会写一首偈子,如果有人契悟了佛意,就把法衣传付给他,立他为六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时偈子刚写完,大众无不惊愕。五祖担心有人伤害慧能,于是用鞋掌把慧能的偈子抹掉了,并且说“亦未见性”。

第二天,五祖私下来到碓坊,见慧能腰间挂着石头舂米,说道:“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就应当象你这个样子”。并问道:“米舂熟了吗?”慧能回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五祖于是用拄杖在碓头上敲了三下便离开了。慧能领会了五祖的意思,便于当天晚上三更的时候,偷偷地来到五祖的丈室。

五祖用袈裟将慧能围起来,以免他人发现,并且给他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慧能豁然大悟。

原来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慧能一连说了五个何期,以表达自己悟道时的惊喜和见地: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在慧能禅师之前,禅宗一直是单传。自慧能禅师以后,禅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传开来,并形成了“一花五叶”的繁荣局面。慧能禅师的弟子很多,据《坛经》记载,有一千多人。

他生前的主要讲法,由弟子法海整理成书,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坛经》。在佛教史上,中土人的著述,被称之为经的,唯慧能禅师一人。

六祖慧能大师春秋七十有六,二十四岁得传衣,三十九岁出家,说法利生三十七载。

新浪佛学出品

图/资料图
音乐/奉献一份爱
作曲/张鹤
演唱/黑鸭子

好书推荐《半路出家》

我要说两句